最近,福建福清市扔出个重磅消息,在网约车这个行业里激起了不小的水花。
新规定说,以后一辆网约车,只能在一个平台注册接单,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同时挂着好几个软件了。
更关键的是,平台公司必须跟司机师傅们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书面的协议。
这事儿一出来,大家伙儿的讨论就没停过。
这到底是给司机们上了一道保险,让饭碗端得更稳了,还是反过来给他们加了一道锁,让日子更难过了?
这背后的门道,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。
其实,福清并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城市。
这股“一车一平台”的风,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。
政府这么做的出发点,咱们老百姓也能理解。
你想啊,一个司机开车的时候,中控台上摆着三四个手机,这边一个软件响,那边一个平台叫,手忙脚乱地抢单,这得多危险啊。
既影响司机自己开车,也威胁到乘客和路上行人的安全。
从这个角度看,把管理规范起来,绝对是件好事。
北京之前试点的时候就有数据,说司机只跑一个平台后,每天空跑的路程能减少五十公里,这省下来的可都是实打实的油钱和时间,因为疲劳驾驶引起的投诉更是直接少了一半。
这么一看,政策确实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和城市的交通秩序着想,目标是好的。
但是,凡事都有两面性。
对于每天在路上奔波的司机师傅们来说,这笔账算下来,心里可能就有点不是滋味了。
过去,他们可以像个精明的生意人,哪个平台给的奖励多,哪个平台的单价高,就优先接哪个平台的单。
这边平台是平峰期,没什么好单,就切换到另一个正在搞高峰奖励的平台。
靠着这种灵活切换,勤快点的师傅一个月下来,跑出个七八千的流水,虽然辛苦,但收入还算可观。
现在规定只能选一个,这就好比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。
万一你选的这个平台,在你常跑的区域单子本来就不多,或者平台的抽成比例特别高,那收入下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。
郑州去年推行这个政策后,就有统计显示,司机的日均流水直接少了百分之二十三。
这可不是个小数字,对一个要养家糊口的司机来说,影响太大了。
成都那边虽然也说,搞单平台后,司机的服务质量上去了,月平均投诉量下降了四成,可另一面,主动退出不干的司机也多了三成。
这说明,确实有一部分司机觉得这活儿不划算了。
更让司机们头疼的是,一旦绑定了一个平台,再想换可就难了。
新规定里说,你要换平台,得先把现在的注销掉,然后再去重新申请办理新的,这一来一回的空档期,车贷要还,房租要交,一家老小的生活费谁来出?
这种制度设计,无形中就增加了司机的转换成本,让他们在和平台博弈的时候,少了很多底气。
接下来说说更核心的问题,就是签订劳动合同。
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。
长久以来,平台一直强调自己和司机是“合作关系”,不是雇佣关系。
说白了就是,我给你提供信息,你给我干活,但五险一金这些东西,对不起,没有。
出了什么事,也主要是司机自己承担。
现在,福清要求平台必须给司机一个正式的名分,要么是劳动合同,要么是书面协议,这听上去简直是天大的好事。
这意味着司机们在法律上可能被承认为劳动者,能够享受到社保带来的保障,比如养老金、医疗保险、工伤保险等等。
这对于常年奔波在外,缺乏保障的司机群体来说,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期盼。
然而,理想很美好,现实却往往很骨感。
平台可不是慈善机构,给全国成百上千万的司机都交上社保,那得是一笔多大的开销?
它们肯定会想方设法地规避。
比如,在郑州就有平台被曝出在合同里玩文字游戏,夹带一页“本人自愿放弃购买社保”的声明,让司机签字。
你不签?
那可能就接不到单。
很多司机为了生计,只能无奈地签下这份所谓的“自愿”声明。
这就让本该是保障的合同,变成了一张废纸。
福清的新规虽然提了要签合同,但对于如何监管这种“阴阳合同”,如何确保社保能够足额缴纳,还没有给出特别具体的办法。
如果监管跟不上,最后很可能又是一场空。
司机名义上有了合同,但平台的抽成比例还是平台说了算,就像之前杭州有平台调价,一些短途单的抽成涨到了百分之三十,司机到手的钱反而变少了。
这样的保障,又有什么意义呢?
还有司机担心,会不会像一些外卖员那样,社保是给交了,但都是按最低基数交的,结果为了交这份社保,自己到手的现金反而更少了。
这一系列新规下来,整个网约车市场肯定要经历一次大洗牌。
首先,那些靠着“一元打车”这种烧钱方式来抢市场的、不规范的小平台,估计很难再活下去了。
司机都被大平台“绑定”了,它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。
从长远看,这能有效遏制恶性竞争,让市场回归理性,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好事。
司机们也不用再接那些赔本赚吆喝的单子了。
其次,司机群体内部也会出现明显的分化。
那些把开网约车当成全职工作、车况好、服务规范的专职司机,可能会迎来利好。
因为市场上的不合规车辆被清出去了,竞争没那么激烈,他们能接到更多优质的订单。
平台为了留住这些优质运力,可能还会给出一些奖励和补贴,就像厦门有位司机师傅说的,绑定平台后,平台给了冲单奖励,每周能多挣三百块。
但对于那些只想在下班路上顺便跑两单赚点油钱的兼职司机来说,这基本上就是断了他们的路。
办证、签约、绑定平台,这一套复杂的流程,足以劝退绝大多数的兼职人群。
还有那些开着旧车的司机,新规要求三年一检,平台还要审核车辆,这很可能成为平台清退成本较低车辆的一个借口。
最后,对于我们普通乘客来说,短期内可能会感觉到打车变难了,价格也可能上涨。
因为市场上的运力减少了,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。
但从长远来看,一个更加规范、安全、服务更有保障的出行环境,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消费者。
政策的初衷是好的,是想解决行业乱象,保障司机的权益,提升乘客的安全感。
但一个好政策能不能真正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,关键还在于执行和监管。
相关部门必须得瞪大眼睛,把监督工作做扎实了,严查那些钻空子的行为,别让保障司机的政策,最后变成了砸掉司机饭碗的石头,也别让规范市场的努力,最终只换来乘客打车更贵更难的结果。
富明证券-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2022-配资行业排名-a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