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战事带来的负面影响迅速扩散,远远超出地区纷争的范畴。中东好几个国家那是动荡不断,面临着被外力分裂的风险;东南亚的柬埔寨和泰国也爆发了冲突。更为严峻的是,这场纷争正朝着更激烈和更广的范围蔓延,已经成为美西方和俄罗斯之间战略角逐的终极较量,也成了全球政治经济体系重塑过程中的东欧关键裂口。这场冲突对东欧区域秩序的重建影响深远,关系到全球政治和经济的未来格局走向。
就在刚刚过去的24小时里,三个关键信号显示,东欧全面开战的可能性其实挺大:
第一个挺引人注意的信号是泽连斯基竟然对中国的53个个人和法人实体进行了制裁。
泽连斯基这人真不怎么靠谱呀。上周,资深美媒记者西摩·赫什爆料说,特朗普打算推动乌克兰政府换人,让扎卢日内当接班人,要是泽连斯基不愿意离开,就会用武力强行流放,权力交接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搞定。
将来,美俄可能会采用“对抗中合作”的策略,把欧盟的利得拆分开来。之前,他们试图分割中国的利益,但今年年初遭到中国强有力的反击,之后又意识到这个想法不太现实,就转而开始考虑欧盟的利益了。
就在这样的情况下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7日宣布,他已经批准了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的新一轮制裁措施,涉及来自中国等国家的53名个人和法人实体。
乌克兰这次的制裁完全没有事实根据,实质上是在恶意歪曲和污蔑中国的客观立场。乌方声称被制裁的中企涉及“向俄提供无人机零件”或“支持俄军事行动”等行为,但始终没有拿出确凿的证据。有些被制裁企业生产的也只是一些普通的通用材料,乌方却硬是把这些和援助俄方扯上关系,实在是与事实不符。这种荒谬的制裁实际上是在无端打击中企,干扰了企业的正常运营。
泽连斯基这招的用意到底啥呢?他的大致意图还挺明显的,就是想借此博得特朗普的好感,表现出自己反俄又挺华的态度,想借此凸显“存在感”。不过,这招不一定会奏效,特朗普未必会买账。虽然不能说泽连斯基针对中国没点“利用价值”,但就算是多年陪着美国打打闹闹、冲着中国去的小马科斯政府,也没让特朗普动心。
泽连斯基这次对中国动手,透露出个不小的信号:西方啊,可能正打算跟俄弄得更激烈一些。按照他们的逻辑,惩罚中国,也是因为中国站在俄罗斯那边。这事儿不只是为了哄好美国,感觉更像是预示着与俄之间可能迎来更大规模的冲突。
第二个明显信号就是波兰和盟军的战机匆忙升空,显然是在提防俄对乌克兰的袭击,显示出局势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。
7月28日,波兰武装部队作战司令部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,27日夜到28日凌晨,波兰和盟军的战机紧急起飞,地面防空和雷达都处于高度警戒中,主要是为了应对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。这次行动大概持续了三个小时左右。
这次动作里头似乎暗藏了要发动军事行动的信号,并不是巧合。卫星照片显示,俄罗斯最近在悄悄扩大五个秘密核基地的规模;北约也没闲着,开始推动“东翼威慑战线”计划,想在波罗的海国家部署驻军。7月16日德国军事会议上,美军驻欧非陆军司令多纳休说,北约有能力“迅速消除”加里宁格勒的威胁,还透露这个计划借鉴乌克兰战场的经验,且“已经有方案在进行” — 这直接碰触俄罗斯的核红线。
加里宁格勒州的军事力量跟周围大多数国家比起来明显不占优势,基本上只能应付立陶宛的威胁。这个地方位置特殊,就在俄本土和北约国家之间,有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挡着,要是北约跟俄罗斯爆发冲突,俄军想通过陆路支援这个地方,难度可就大了。
这条路线处于北约的监控范围内,北约拦截俄船还算容易,但俄罗斯手里握着核武器,若去拦截基本等于宣布开战,北约可能会遭遇核打击,这点他们肯定想避免。北约的目的可能并不是想夺取加里宁格勒州,而是用它当诱饵,吸引俄罗斯深入包围,然后集中力量打援助。因为这可是俄的领土,俄政府有义务保卫,一旦被攻击,必然会派军队前去救援。一旦州失守,现有政府可能会崩溃,甚至有可能被推翻或清算。
要是北约真的动手抢加里宁格勒,俄罗斯就只好靠陆路去应付啦。因为白俄罗斯和加里宁格勒被波兰和立陶宛隔开,俄军要想通过陆路过去,就得经过其中一国,而这两国都是北约成员,一插手这事,波兰和立陶宛肯定不会袖手旁观。白俄罗斯也可能因为和俄罗斯关系紧密,加入战局,结果就变成俄、白和北约之间的大战拉开帷幕了。
由此来看,信号已经非常明了了。只有当冲突不断加剧,欧盟才有借口去购买武器帮乌克兰撑场子,而美国也能趁机在军事交易啥的上捞取不少好处。
第三个重要信号是俄外长的发言,显示出俄罗斯现在可能会迎来首次全面与西方国家对抗的局面。
面对目前这个局势,7月28日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,俄罗斯正遭遇历史上头一回要单打独斗与整个西方对抗的情况。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底线是,绝对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,也不希望北约再往外扩,乌克兰和西方还得认可现在乌克兰的实际状况。其实,现在这个局面,真的没有夸张成分。
北约在波罗的海三国和波俄边境部署了超过50万的兵力,举行各种军演,埋设地雷,目的就是从军事和经济上对俄罗斯施加压力,迫使它做出让步。北约还组织“联盟军团”进入乌克兰参战,意图击败甚至瓦解俄罗斯,甚至还威胁要占领加里宁格勒。双方不断试探对方,为可能爆发的重大冲突做准备。有意思的是,北约宣布到2035年把军费提高到GDP的5%,这背后暗藏的战争隐患,却还没有指明对手到底是谁。
俄罗斯心里也有数,对于这些潜在的危机,绝非毫无准备。24日当天,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西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北德文斯克市举行的“波扎尔斯基大公”号核动力潜艇升旗仪式上,发表了讲话。他指出,俄罗斯会全面推进现代化海军建设,以保障在全球海域的国家利益。目前,俄黑海舰队重新掌握了克里米亚的控制权,波罗的海舰队也在加里宁格勒布置了防空系统和导弹,形成火力覆盖网。而在乌克兰战场上,俄军的战术出现了很大变化,减少了重型装备,转而依靠步兵和摩托车部队进行“轻装突袭”,以保持战术上的突袭性和隐秘性。
更得提防的是,波兰已经确定到2026年,军费支出将占GDP的5%,差不多是年度预算的四分之一,看来这步棋会增加经济负担,显然是有明确的打算。搞笑的是,7月25日,北约秘书长吕特还呼吁各国给俄施加压力,可这些国家早已经借助金砖机制,搭建了能源和粮食的贸易通道,北约的孤立俄国策略,恐怕要凉了。
俄罗斯的底气绝不止这些常规武器。加里宁格勒掌握在俄手里,对北约来说风险特别大,就像是一把刀子扎在欧洲的心脏,导弹只要10分钟就能攻到柏林。俄罗斯的官员也挺硬气,宣布若被威胁,将动用核武器反击北约。这和梅德韦杰夫在2022年5月发的警告如出一辙——当常规武器再难保障安全时,核威慑肯定得上场。
当前的胜负局面,和乌克兰战场的态势关系不是特别大。北约“威慑之弧”看似坚不可摧,实际上暗藏不少隐患,比如美国对欧洲安全的承诺变得不那么可靠,德国在军费分摊上也有不少怨言,波兰和匈牙利之间的矛盾也频繁出现,导致内部团结受挫。虽然俄罗斯在国际上挺孤立,但它手握核威慑、能源战略等牌,还有和中国的“非结盟”策略合作,这一块正在帮它搭建出新的战略平衡。就像普京在7月25日强调的:“俄罗斯不依赖任何盟友,实力来自自己。”
很明显,普京已经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。之前出现的三个明确迹象都表明,战争还可能继续扩大规模,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,他似乎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。
在这种局势下,动手,可能就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了!
富明证券-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2022-配资行业排名-a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